查看原文
其他

U秀 | 张馨淳: 从食品科学到生物制药研发

新闻公关处 北师港浸大UIC 2024-04-27
北师港浸大2016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友张馨淳现于美国著名生物制药公司艾伯维(AbbVie)从事癌症药物的临床前期研发工作。从食品科学到生物制药,她勇于跨界,不断跳出舒适圈,挑战更多的可能性。
本期人物

张馨淳

2016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现就职于美国著名生物制药公司艾伯维(AbbVie)

2016年夏天,从北师港浸大毕业后,张馨淳前往美国乔治城大学攻读生物科技专业硕士。除了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她还面临着一个更大的挑战——从食品科学到生物科技的“跨界”。凭借着在北师港浸大锻炼出的良好英文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在本科期间打下的生物化学基础,张馨淳花了半个学期的时间,逐渐跟上了学习进度。


张馨淳(左三)在乔治城大学实习时与实验室同事合影


在适应了新的学习生活之后,张馨淳再次跳出舒适圈,主动寻找实习机会。在导师的推荐下,她进入了乔治城大学伦巴狄综合癌症中心(Lombardi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实习。在这里,她学习了如何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来分析食品的农药残留,并与导师在2017年的美国化学学会年会上展示成果。


实习期间,张馨淳还学习了药物代谢及药代动力学方面的样品分析和数据处理。这一段实习经历让她在毕业之后顺利拿到留校工作的机会,也为她加入制药业做了铺垫。

     

       硕士毕业后,张馨淳放弃留校工作机会,选择就职于美国旧金山一家医药合同研究组织,开展支持药物早期研发和筛选的体外实验和体内样品分析实验。这段工作经历让她有机会处理一线的实验数据,培养了敏锐的数据洞察力,并对药代动力学的各项实验原理和具体操作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为了加深对制药行业的了解,张馨淳后来加入了旧金山湾区另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并参与了公司核心项目——镰刀型细胞贫血病药物的研究。她见证了治疗镰状细胞贫血症的新型药从临床三期到获批进入市场的过程,并和团队共同推动了二代新型药的临床前研发进度。

镰状细胞贫血症是一种罕见病,新型药物给患者带来了希望,这让张馨淳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这种鼓舞也让她将压力都转化成动力,在工作上更加投入。

药物研发也是对抗疾病的“战场”,张馨淳希望利用自己的所学,发挥更大的作用。2020年1月,张馨淳走进了更大的平台——艾伯维生物制药公司,主要从事癌症药物的临床前期研发工作。


目前,张馨淳参与了一款已经上市的抗淋巴癌口服药的优化工作,并研究抗淋巴癌药品新的可能性。她通过实验来研究药物在动物机体作用下的变化和吸收。这是药物早期研发中对候选药物做筛选的一个重要工作。

张馨淳说,在未来的四到五年内,她计划继续钻研药物代谢动力学,增加自己对这个领域的了解和知识经验的积累,并希望能利用所学为制药行业做出一些贡献。


张馨淳说,从食品科学领域进入生物科技领域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食品科学背景也给了她不一样的视角。在本科专业的学习中,她建立了生理、生化、营养及分析化学等方面的复合知识体系。在大三寒假,张馨淳开始科学研究并于毕业后发表了SCI论文。本科期间的科研训练和论文发表,启蒙了她的科学思维并培养了她的科学素养。在药物研发工作中,张馨淳在考虑药物吸收之余,也会思考服药患者的饮食习惯对药效带来的影响。


2016年,张馨淳(左)和FYP导师徐宝军教授在北师港浸大理工科技学部海报展


张馨淳建议学弟学妹,在校时应提前了解未来想从事的行业,重点掌握一些课程;毕业后在工作中要脚踏实地、严谨诚实,积累知识和提升技能,并时时做好准备,留意不同的工作机会。


“在我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常常希望自己能多探索不同的可能性,了解自己想做什么,并有方法地、坚定地朝目标努力。对我来说,方法之一是对自己的领域多做了解,包括查阅资料,和向有经验的同行多交流请教。第二是给自己制定一个执行计划,并积极地行动起来,这样在机会降临时抓住的可能性也会比较大。”



【推荐阅读】

U秀 | 郎启旭:关注精神需求,从大学收获创业灵感

U秀 | 高玥:打破界限,追逐生物科技梦

U秀 | 梁爽:以踏实努力为剑,闯出一片天地

U秀 | 邬可夫:挑战自我,掌舵远航


更多校友故事看这里


文字 | 王嘉祺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编辑 | 陈晓虹 高昕瑜

来源 | 新闻公关处



好文章让大家知道你也“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